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

20110725

2004年7月5日 · 江澤民視察白馬寺,並題詞:


   位於洛陽東郊12公裡處,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,是佛教傳入我國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,所以歷來被尊為中國佛教的“祖庭”和“釋源”,有“中國第一古剎”之稱。相傳東漢明帝劉庄夢見一位金人在宮殿上空盤旋,通人傅毅解釋說此金人即為西方的佛。明帝遂遣使赴西域求佛法,在大月氏(今阿富汗一帶)遇天竺(今印度)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,力邀其赴中國講經。永平十年,漢使梵僧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,翌年建寺,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勞,故取名白馬寺。建成之后,又經宋、元、明各朝重修,才形成今日的規模和布局。
    如今的白馬寺佔地面積約四萬平方米。分布在南北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天王殿、大佛殿、大雄殿、接引殿、清涼台和毗盧閣等。其中大雄殿是闔寺規模最為宏偉、景象最為富麗的大殿。殿內所存的三世佛、二天將、十八羅漢像都是元代作品,造型生動、姿態各異,是佛教藝術的珍品。白馬寺中還保存著自唐以來的歷代碑碣40余座,以元代書法家趙孟釷質櫚摹堵寰┌茁硭倫嬙ゼ恰紛釵涔蟆?
    在白馬寺山門外東南約200米處,有一座齊雲塔。初為五代後唐李存勖所建的木塔,后被燒毀。金大定十五年(1175年)在原址重建一座方形磚塔,共十三層,高約54米,即今之齊雲塔。該塔風格獨特,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,是中原地區為數不多的金代古建築之一。